山崎晴太郎 通讯 2025年7月17日

艺术实践

山崎晴太郎 通讯 2025年7月17日

大家好,

我是山﨑晴太郎。

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——你们小时候是那种早早完成暑假作业的类型,还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动手的类型?很惭愧地说,我一直都是后者。即使现在,在上海的个展即将开幕之际,我的工作室依然是一片混乱。

我总是告诉自己要早点开始,但总是没能做到。这一次,我们挑战了一个相当雄心勃勃的计划:在不到150平方米的空间里,展出大部分全新的作品。

 


 

由破伞构成的场域特定作品

在会场入口,我们正在安装一个大型的场域特定装置——宽6.5米、深8.55米。它由20把破损的透明伞、日本和纸、黑色线,以及我“八百万痕迹”系列中的金色雕塑组成。
这些元素如何组合在一起可能很难想象,所以我附上了几张制作过程中的照片,让大家先睹为快。

 

透明伞常被认为是亚洲特有的文化物件,在日本随处可见,但我一直对它们的使用方式感到不安。所以我很早就想把它们转化为艺术作品。

对于海外读者(你们占了一半以上),这里补充一些背景:日本多雨,雨伞是生活必需品。廉价的透明伞通常由PVC、POE或EVA膜制成,售价低廉;稍微贵一点的用涤纶布料,高端的则用尼龙。然而透明伞非常脆弱,在台风季节常常瞬间被风雨摧毁。

最让我困扰的是,由于它们太便宜,很多人坏了就直接丢掉,甚至扔在街头。透明伞由金属与塑料混合制成,难以回收。令人震惊的是,日本每年有6500万把透明伞被丢弃。

台风过后,街道上散落着如尸体般的破伞。那场景让我联想到那些被迫以低价出卖自己的街头女子——被短暂欲望利用后遗弃。而此时天空却常常放晴,湛蓝得近乎嘲讽。

这种画面总让我心生悲伤。伞本身并无过错,问题根源在于生产、流通、消费与丢弃的体系。我由衷希望能有更可持续的系统。

在这件作品中,我将20把破伞与黑色和纸与线交织悬挂。每把伞上方悬着一件金色雕塑,表现雨滴敲击破伞时的声波图像。黑色和纸象征伞的“内心”,被拟人化;黑色线条则呼应广重浮世绘中常见的雨丝。

由于工作室空间不足,无法提前完整安装,所以只能到现场才能看到最终效果。但在我做过的场域特定作品中,这将是最大规模之一,我非常期待它的完成。

 


 

《静寂之声》系列

我还在准备一个全新的混合媒材系列作品,这也是展览的标题:《静寂之声》(Still Voice)。

有人可能会想到静物画,特别是西班牙巴洛克时期的bodegón。16至17世纪的佛兰德(今荷兰、比利时)盛行“虚空派静物”,充满死亡象征;而与佛兰德联系紧密的西班牙发展出bodegón,以写实方式描绘水果、餐具与日常用品。不同于vanitas,bodegón宗教意味不强,更强调写实性。

我的《静寂之声》系列同样没有宗教意味,而是探索“物”意义转变的瞬间——当它不再只是“东西”,而成为“食物”的那一刻。

这听起来很抽象,但其实来源于这样一个想法:当一个人决定吃掉某物并付诸行动时,这个物体便获得了“关系性的意义”。这也触及到海德格尔的“现成在手”概念。

在这个系列中,每个水果都配有一个声波图像,表现它被切开或剥皮时的声音。这些图像并非简单印刷,而是通过我与合作超过20年的太阳印刷公司开发的特殊技法完成的。

这种技法称为“滴落印刷(Dripped Print, DP)”,不同于UV墨水固定在表面,它阻止墨水定型,使其依重力自然流动,有点类似绘画中的滴流法。

静物画描绘的是静止的物,但在《静寂之声》中,运动叠加在静止之上——通过声音,通过颜料因重力下垂的轨迹。于是画面呈现出多层次的感官体验,没有任何一层能够独立支配或被完全理解。

最终,这个系列邀请观者不仅去凝视物体的静止,还去感知环绕其间的时间流逝。

 


 

“MARGINAL ART FAIR 福岛・广野”将于2025年12月6–7日回归

最后,我很高兴地宣布,第二届“MARGINAL ART FAIR 福岛・广野”将于2025年12月6日至7日举办。本届主会场将移至广野町中央体育馆——一处面积1550平方米、距离广野站仅步行10分钟的宽敞场地。

由于前一届会场(二ツ沼公园宾馆)将在今年秋天开始翻修,因此我们调整了场地。

我们已经陆续收到来自广野当地伙伴及上届参展艺术家的热情支持,再次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联系的重要性。

当然,我们仍会开放国际征集,同时也在筹备其他相关企划。很快会与大家分享更多进展。

致所有艺术家——希望在广野再次相见。

衷心问候,
山﨑晴太郎

 

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

致您的信件

接收即将举办的展览和艺术作品的新闻。
请订阅我们的最新资讯信件。

提交